全面解读“系统重要性银行”

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意义、监管历史政策、评估方法、影响与应对

监管政策

Jackie Liang

9/12/20221 min read

2022.9.9,中国人民银行、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2022年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(D-SIBs),名单如下

系统重要性评分从低到高分为5组,比如第一组为得分最低类,所以排名高低可以倒着看

第一组9家,包括中国民生银行、中国光大银行、平安银行、华夏银行、宁波银行、广发银行、江苏银行、上海银行、北京银行;

第二组3家,包括中信银行、中国邮政储蓄银行、浦发银行;

第三组3家,包括交通银行、招商银行、兴业银行;

第四组4家,包括中国工商银行、中国银行、中国建设银行、中国农业银行;

第五组暂无银行进入。

政策发布后,中秋假期我在学习了解D-SIBs与G-SIBs(全球重要系统性银行)时,读到PWC发表的一份“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框架逐步完善,金融机构如何应对?”Paper,以下是我的读书笔记与理解分享。文末附件FSB发布的2022 全球重要系统性银行(G-SIBs)

一、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意义

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,防范“大而不能倒”风险成为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内容。2011年起,金融稳定理事会(FSB)每年发布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(G-SIBs)名单,并对这些机构提出明确的监管要求。

中国央行、银保监结合国际标准与我国银行业的特点,制定了2022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(D-SIBs)以及恢复和处置计划的监管框架,以防范“大而不能倒”风险的发生。

二、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政策历史时间线

三、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方法

1.评估所需数据D-SIBs评估报送数据为规模、关联度、可替代性、复杂性四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构成,整体报送难度不大,且部分数据与财报披露或其他监管报表数据共享。

需要重点关注的报送数据为中间业务的规模,通常此类业务更关注收入类指标,如通过支付系统/代理结算的支付额、托管资产、代理代销业务等。

2.金融机构统计制度

该套监管报表共11张,报送好信息分为主要交易对手、主要资金来源、与同为系统重要性银行间的依存度、集团内部交易情况、资产负债等于各类型交易对手及期限的分部情况、不同拍照片子公司的并表情况,以及主要监管指标及利润七个纬度。

PWC的Paper中经验指出,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报送应重点关注四个方面:

  • 详细梳理各个指标的含义、报送要求以及数据来源

  • 建立清晰的数据核对以及验证机制

  • 明确监管报送的工作流程以及职能分工

  • 对集团层面数据获取、交易对手汇总等难点做好过渡期安排

四、监管要求的影响与应对

1.合规成本增加

纳入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的银行,对于监管要求的实施,在合规方面的人力与资源投入均提出一定要求,合规成本将明显上升。

2.附加资本和杠杆压力短期不大

国内银行普遍表外业务不大,杠杆率达标难度远低于资本充足率,且除了第四组已在全球重要系统性名单外,其他组内银行资本要求主要是0.25%-0.75%,对银行的影响比较小。

3.入选银行的制度恢复和处置计划面临挑战

首次入选的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,无疑在风险管理、数据治理、系统建设等各方面都面临更高要求,需要尽快开展报送要求梳理、职能职责划分、工作流程确定及具体方案设计等工作,才能满足在规定时间内满足合规监管要求。

4.重大意义

通过评估认定系统重要性银行并实施附加监管,对于入选的19家银行可以进一步提升经营稳健性,不断提升资本管理、公司治理、数字化风险管理与数据治理,提高风险缓冲和损失吸收能力,也有助于逐渐与国际接轨,提升信用评级。

附:FSB发布的2022 全球重要系统性银行(G-SIBs)

参考:

1.2021 List of Global Systemically Important Banks (G-SIBs)

2.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框架逐步完善,金融机构如何应对?